“橙”风破浪保平安 ——多地消防救援队伍全力防汛救灾
  阅读量:  0


微信图片_202207281352412.jpg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超警戒水位,超设防水位,超历史水位;三级响应,二级响应,一级响应……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多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消防救援队伍扛起政治责任,吹响战斗号角。他们冲锋在洪峰浪尖,奔波于抢险一线,战暴雨、斗洪魔,洒血汗、送温情,为人民群众托起一只只“生命之舟”,筑起一道道“橙色堤坝”。


集结!驰援!书写忠诚答卷


6月中下旬,广东省遭遇极端降雨天气,一时间,江水汹涌,溪河高涨,湖库告急,堤坝出险,山洪频发,一场具有“降雨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累积雨量大、暴雨落区重叠”特点的汛情席卷南粤大地。

雨情就是号角,汛情就是命令。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立即启动洪涝灾害一级应急响应:全体人员进入实战状态,所有人员随时待命,做好出动准备。一声令下,中国救援广东机动支队、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惠州市消防救援支队……22支队伍枕戈待旦、待令而动。

微信图片_20220728135240.jpg

20日深夜,北江流域河水猛涨,根据气象、水文、水利部门综合研判,即将过境韶关市的洪峰可能超过2008年警戒水位!

火速行动,争分夺秒。总队指挥中心迅速调集中国救援广东机动支队、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150名消防救援人员、36辆救援车、16艘舟艇奔赴韶关,总队长张明灿、副总队长袁奕之率全勤指挥部在韶关消防救援支队指挥,政委吴瑞山坐镇总队指挥中心调度,要求把救援力量预置到需要转移群众的地区,全力做好洪峰过境的救援行动。

到汛情最紧急、抢险最困难的地方去。

机动支队对点增援曲江区马坝镇,东莞支队增援浈江区,与韶关支队一起并肩战斗。

21日凌晨2时许,浈江区一名身患重症需要不间断吸氧的高龄老人,因停电导致吸氧机停止工作而生命垂危。此时街道积水混浊、深不见底,消防救援人员涉水游泳到达现场,但通往2楼的通道已被淹没。危急时刻,消防救援人员利用救援绳在老人身上打好三套腰结、固定其身体,通过吊降的方式将老人从2楼阳台转移到救生艇上,再将老人安全送到救护车上。

凌晨3时50分,韶南大道一养老院内,水位及膝,床板浮起,在院老人急需转移。闻讯赶来的消防救援人员或搀或背或抱,像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耐心地将老人们逐个送上橡皮艇。3个小时地往复转移,不敢使一丝蛮力,尽量让舟艇在积水中平稳滑行,最终将66名老人安全转移。

一夜无眠,奋战无休。当天,韶关市共接报处置洪涝灾害警情228起,共营救、疏散被困群众2700余人。

韶关洪灾还未平息,清远英德再发险情。6月15日20时至21日20时,英德市累计雨量达680.7毫米,北江英德站水位超警,刷新了1951年有实测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苍翠秀美的旅游重镇英德,变成一片汪洋。

集结!朝英德进发!由18个支队、1625名消防救援人员、278艘舟艇组成的抗洪救援突击队第一时间会师英德!

一时间,水域专业救援队来了,各类专业救援装备器材来了,洪涝、地质等领域灾害事故处置的专家也来了。面对来势汹汹的洪魔,参战队伍士气高涨、信心十足。

这份信心来自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来自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爱民情怀,来自无数次赴汤蹈火的锤炼磨砺,也来自队伍改革转制近4年来着眼“全灾种、大应急”使命任务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强能所凝聚迸发出的磅礴力量。

——总队与省应急管理厅、清远市政府联合成立前方指挥部,按照“一镇街一战区、一村落一编队”的原则,在受灾较重的9个镇、4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由1名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1名镇(村)书记、1名地方救援人员组成的“3人小组”,结合当地实际及时研判水情汛情,实时掌握受灾人数和重点部位,精准开展救援救助。

——119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部临时调度中心前后呼应、通力合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接警方式受理警情,119指挥中心接警全席位开放,24小时满负荷运转,利用广东消防、清远消防、平安清远等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向受灾群众公布每个“3人小组”的联系方式,采取“集中派单、就近分单、沿途接单”的方式,强化接处警和任务处置,全方位服务群众。

——所有参战力量分为46个救援编队,部署在受灾较重的9个镇、46个行政村,“点对点”在一线开展救援救助作业。同时,按照“一队一安全专班”“一组一安全员”要求,强化作战安全管控,并组织力量为群众运送急需的饮用水、食品、药品、充电宝、照明灯具、防疫物资等,确保保障到位、有求必应。

“别怕,我们来救你了。”面对被困“孤岛”的老人,消防救援人员以臂为锚,以背为桥,为老人搭起“生命之舟”;高烧39度的半岁婴儿急需送医,消防救援人员将婴儿轻轻举过头顶,蹚过齐腰深水,稳稳送到已登艇的妈妈怀中;一位即将临盆的孕妇需要转移,几名消防救援人员合力托举起两条生命,缓慢、小心地将其安置到橡皮艇上……

在英德救灾的44个小时里,消防救援队伍不眠不休,共接报抗洪抢险救援类警情505起,营救、疏散被困群众1694人,为群众送水52吨、解决3870余人饮水问题,发放急需物资5万余件套,有力有序有效地打赢了这场抗洪救灾战役。


精准!果断!彰显橙色担当


“龙舟水”指的是每年公历5月21日(小满前后)至6月20日(夏至前后)的降水,这一时期我国华南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

今年“龙舟水”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来历史同期最多总降雨量,全区平均降雨量490.8毫米,是常年同期的1.6倍!

微信图片_20220728135241.jpg

面对严峻的汛情形势,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队伍早早筹备、精准布防、果断应对,打响了一场防汛救灾攻坚战。

入汛前,广西总队提前研判,把防汛救灾作为全区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必须完成好的首要政治任务,专门成立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抗洪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及时修订广西总队跨区域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完善总队、支队、大队、消防救援站4级应急抢险同步报告,现场实时调度指挥等工作机制。

入汛后,广西总队第一时间发布战时动员令,全区消防救援队伍进入战备状态,按照“力量跟着汛情走、救援抢在成灾前”的工作思路,将救援力量前置在灾情最有可能出现的“最危险区域”,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前几轮强降雨期间,针对桂江、柳江及西江、珠江流域重点区域,广西总队在桂林、柳州、河池、来宾、南宁、贵港、梧州等地共设置前置力量1968人、其他支队专业机动增援力量725人,共配备舟艇247艘、大型排涝车28辆、大型排涝设备14套、远程供水系统11套、小型排涝设备540台,积极应对强降雨带来的洪水、内涝、泥石流等灾害救援需求。

6月20日凌晨,桂林市的天空就像被捅了个窟窿,暴雨如注倾盆而下。急促的警铃声不断响起,宛田乡告急、中庸镇告急、五通镇告急……临桂区多个乡镇村庄被淹,大量人员被困。

正坐镇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调度指挥的支队长黎少林,瞬间感到事态的严重性。

“立刻出动,前往救援!”在与支队政委刘凯分析研判后,黎少林果断下令,所有党委班子成员靠前指挥抢险救援。一时间,多支抗洪救援突击队像“尖刀”一样,稳、准、狠地插在灾区各个关键位置,营救行动迅速展开……

5时56分,首批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因多处道路积水过深,救援车辆无法进入,消防救援人员立即下车,乘坐橡皮艇、冲锋舟前往一线,全力营救、转移群众,成为风雨中坚守的生命“摆渡人”。

在中庸镇,多名群众被困。“别怕,有我们在,马上救大家出去!”面对部分情绪激动的群众,副支队长张慧耐心疏导。由于洪水湍急,地形复杂,经常有水下障碍物阻挡救援船艇前进,消防救援人员采取前面人员探路、中间人员扶船、其他人员徒步背负被困群众的方法,梯次推进、同步作业,将被困群众一一救出。

在五通镇罗江村委艳滩村,一名年近百岁的老奶奶被困。洪水汹涌,水中到处飘着树枝和垃圾,脚下是深浅难测的水沟,身边是随时会倒塌的墙体,危险无处不在,消防救援人员一点点挪动步子在黑暗中寻找,最终找到了老人,并将她安全转移到救援舟艇上。顾不上休息,消防救援人员又紧急奔赴下一个救援地点……

与时间赛跑,与洪水鏖战,在肆虐的暴雨和洪水中,橙色身影出现在桂林每一个需要帮忙的地方,战斗在每一处最危险的角落,用坚定意志和血肉之躯守护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样是在6月20日凌晨,河池市东部也遭遇强降雨,部分县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多处道路出现积水、居民楼被淹、多名群众被困,情况万分危急!

河池市消防救援支队立即启动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预案,发布抗洪抢险救援令。支队长廖克斌率队前往抗洪一线现场指挥,政委陈卫东坐镇指挥中心统筹调度,党委班子成员分赴灾区与一线消防救援人员并肩战斗。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火焰蓝”的身影!

金城江区普降特大暴雨,六圩镇肯丛屯发生内涝,12名群众被洪水困于家中,消防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后,立即分组组织群众转移,面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刚生产的产妇及新生儿、年幼的孩童,他们采用抱、背、舟艇护送等方式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

“你好,我家儿媳妇羊水已破,被水围困出不去,救救我们。”面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一位老人的求助,消防救援人员心急如焚,驾驶冲锋舟赶赴救援,最终将孕妇及其家人送往县妇幼保健院。

“奶奶,我抱你出去。”“放心!先把孩子递给我。”“别急,我过去。”“别怕,不要哭,有我们在。”……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声声温暖的关怀,一次次无声的托举、传递、转移,洪水肆虐之处没有支撑点落脚,消防救援人员的臂膀就成为群众脚下最坚实的“陆地”。

在普通人看来,每次成功救援的背后,或有惊险,或有感动,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幸运。但在消防救援人员眼中,救援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每一次成功救援,都是时机、技术、装备等方方面面因素的结合,都需要实战的磨砺和长期的积累,背后都有无数次的训练和付出。

仅今年以来,广西总队就紧扣防汛抗洪救援任务需要,共组织了42期游泳基础能力、水域救援、潜水等各类培训,重点提升队伍的孤岛救援、横渡救生、冲锋舟和橡皮艇驾驶技能、溺水救生等实战能力;先后开展总队级水域救援视频拉动1次、全要素实战演练1次,开展支队级水域救援实战拉动测试演练15次,全面检验队伍协同作战能力及防汛应急准备情况,有效巩固和提升了队伍抗洪抢险的专业救援能力。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确保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救得了’,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广西总队一位负责人表示。在此轮防汛救灾中,广西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抗洪抢险救援类警情532起,出动消防救援人员6687人次,营救被困群众473人,转移疏散群众2353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家国情怀。


科学!高效!守护美好家园


6月以来,除广东、广西发生较严重灾情外,江西、福建、湖南、山东等地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各地消防救援队伍以忠诚、为民之心奋战抗洪救灾一线,以更精准、更高效的救援,在洪水中打通了一个又一个“生命通道”。

暴雨如注,城市内涝,乡村被淹。6月中旬,福建省遭遇持续强降雨,有网友称,此次大雨堪比“瀑布”。

微信图片_202207281352401.jpg

为应对洪涝、泥石流以及可能引发的房屋倒塌等次生灾害,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调集8支水域、地震救援专业编队和战勤保障支队力量,携带72小时保障物资装备,加强重点区域救灾应急响应,全力确保水域救援、山地、房屋倒塌等救援行动开展。

一夜的强降雨,让革命老城龙岩市多地被淹,道路损毁,群众受灾。龙岩技师学院凤凰校区被淹了,消防救援人员逆流而上,以肩为梯、以手为桨,在洪峰浪尖中为350余名被困群众托举起‘生命之舟’;连夜的降雨让连城县一处库容量达1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塘水位超警戒线,堤坝漫水,有溃坝风险!“立即利用‘龙吸水’排水!”消防救援人员冒雨夜战,经过12小时处置,水位降低了,险情排除了;持续降雨导致鹰厦铁路漳平段某处存在大面积塌方隐患,且大量泥土埋压轨道,如不及时清理火车无法通行,一场持续48个小时的“人泥大战”随即拉开帷幕,出水、运水、清理……终于,泥土清除了,铁路畅通了。

福建总队抗洪抢险前置力量指挥部负责人王龙灿表示:“由于前期对救援力量进行科学部署和前置,灾害发生时,各点位的前置力量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有效缓解了当地突发汛情短时间接处警量大增的压力。”

作为洪涝灾害多发的省份,江西省消防救援总队近年来不断加强救援装备器材的配备力度,为防汛救灾提供了“趁手”的“金刚钻”。

“报告,通往前方村庄的道路已被淹没,村子里的水位已经没过了民房一层,发现有村民被困。”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无人机操作手何明哲正在一边利用无人机侦察,一边报告情况。

6月20日晚,景德镇市乐平市遭遇洪涝灾害。支队接到增援命令后,迅速集结100名消防救援人员、10辆消防车、10艘冲锋舟、15艘橡皮艇及700件(套)救援装备,星夜驰援抗洪一线。

到达受灾严重的鸣山村后,应急通信保障分队派出无人机“打头阵”。运用无人机侦察和喊话功能,充当冲锋舟“护航员”,为救援力量探明前方水域情况、指明行进方向,确保救援行动快速、准确与安全。经过近3小时的营救,成功将46名被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区域。

6月21日10时25分,通过无人机巡堤发现,乐北联圩韩家渡段出现泡泉险情。紧急时刻,支队增援力量携带的砂石自动装袋模块派上了用场,短短30分钟内就打包好800袋砂石。此外,该装袋模块可以与运输车辆配套使用,装袋完毕可直接实现整机模块箱快速上下运输车辆,大大节省了运输时间,有效帮助消防救援人员快速处理险情。经过约1.5小时的战斗,泡泉险情被成功处置。

“这种救生衣比老款救生衣浮力更大,4个口袋的设计很科学,我们可以随身携带的通信、救援工具也更多了。”救灾的间歇,上饶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梁将一边展示新型急流救生衣的功能,一边介绍道。

经历2020年的“鄱阳抗洪”后,支队在后勤装备方面加大投入,采购水域救援专用车辆类、船艇类、排水设备、个人防护类、水下搜救类、救生、破拆、照明、通信等各类器材共计5671件(套),其中包括冲锋舟装载车15辆、子母式大流量排水抢险车2辆。

除了装备的赋力,各地消防救援队伍在多次实战演练和救援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办法,让抗洪抢险更为安全、高效。

6月13日晚,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光明村和新峰村河水上涨迅速,3名群众被困在河对岸。接到报警后,长汀县消防救援大队迅速出动3辆车、18人赶赴现场救援。到达现场后,消防救援人员发现被困人员位于小溪下游,受强降雨影响,山洪倾泻而下,村中的小溪成了一条宽约8米、深过1米的“河流”,又因溪边泥土松软,“河宽”还在不断扩大,情况不断恶化。

“水流湍急,此时利用船只强渡过河救援,不确定性太大,不是首选。”在现场指挥的大队长张良经过斟酌,下达作战指令,派出一名消防救援人员在上游担任安全警戒员,其余人员将绳索抛投至对岸,利用救援绳索搭起救援通道横渡救援。“绳索固定好了!”“我拉着你,没事!”随即,3名被困人员在救援绳的牵引下通过了湍急的水流。

类似的画面也在各地上演。在江西,消防救援人员面对被困的老人,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运用破拆工具在楼板打出一个缺口,再从缺口处进入,将老人成功救出;在山东,为保证救援安全,消防救援人员先用漏电探测仪对周边电线进行检测,确认安全后才会实施救援;在湖南,消防救援人员先利用安全绳、救生圈等做好保护措施,再涉水展开救援……

这些细节体现出消防救援队伍近年来大力开展转型升级、提质强能的部分成效。随着救灾能力水平的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的救灾理念也发生了转变,科学救灾、高效救灾、安全救灾的意识被充分运用到实践中。

甘甜的水送进百姓家中,泥泞的道路被清理干净,倾倒的树木被小心移除……暴雨洪流中,有他们一刻不停歇的脚步;灾后重建时,也有他们“泥巴裹腿”的忙碌身影。

微信图片_202207281352411.jpg

“感谢你们送来的救命水,我代表全院100多名透析病友向你们致敬!”因城市内涝,自来水公司取水口阻塞无法供水,湖南常德普惠医院100多名正在做血液透析的病人面临断水,“如不及时供水,病人会因体内积水变多、心肺负荷过重而发生心衰,危及生命”,接到求助后,鼎城区消防救援大队立即出动2辆装有18吨储备水的消防车前往医院送水,解了病人的燃眉之急。

“乡亲们,你们歇会儿,我们来。”福建省连城县消防救援大队近日组织队员到达张家河村开展防火宣传工作时,发现前段时间雨量过大、河水上涨导致村口有大量泥土沉积,影响村民出行。指挥员立即组织人员参与清扫村庄道路、抢修水毁道路等灾后重建工作,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当前,今年的防汛救灾大考还未过去,随着雨带北抬、台风登陆,我国防汛救灾的整体形势仍然十分艰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消防救援队伍将继续紧盯汛情、灾情形势,做好各项救援准备,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继续书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壮美篇章。(周扬东、蒙琳、周亮、颜雨彬、高曼娟、周帅等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