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迅猛,全市有大型化工生产企业多达70家,其中包括世界首个年产百万吨级的神华煤制油项目。然而,危化品原料的大量储存、高温高压的工艺流程、复杂繁多的生产装置不仅为鄂尔多斯市石油(煤)化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火灾危险,也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挑战。
为积极顺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鄂尔多斯市建立以工艺处置为先导、部门协同为保障、国家应急救援队伍当尖兵的“三级四动·1335”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响应机制,着力构建石油(煤)化工应急救援体系,为鄂尔多斯市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消防安全屏障。
多管齐下
构建“联防共治”消防格局
为进一步筑牢消防安全防线,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队(站)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确定由市委书记部署定调,市长带队开展检查调研,各旗区政府负责落实主体责任。《意见》中严格规范了城市中心镇区和工业园区消防队(站)建设标准,从人员配备、火灾预防、灭火救援、相关责任等方面作出更加严格具体的规定。为确保发生化工灾害事故后能够第一时间调动、快速处置,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机动支队依托鄂尔多斯市消防救援支队处置力量,在鄂尔多斯市专门成立了化工专业救援大队,针对化工事故处置要求,配备了大功率泡沫消防车、大吨位供水车、移动供气车、防化洗消车、供液车等10余种消防车、3000余件套装备器材,使鄂尔多斯市灭火救援处置能力有效提升,该大队的建立弥补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化工事故建制化、规模性处置的空缺。
“我们按照‘点、线、面’3个层级,组建了由15名消防行业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持续对全市44 家重点石油(煤)化工企业进行‘过筛式’巡查会诊,并列出‘问题’‘整改’‘责任’3张清单,对发现的720条隐患已整改700余处,整改率达97%;对于存在困难的,我们则提请市政府推动9旗区各行业部门逐项落实,这些举措有效改善了全市消防安全环境。”鄂尔多斯市安委会委员、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张连勇说。
张连勇介绍,全市各部门相继出台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坚持刚性执法,对非法、不达标的老旧企业一律有序淘汰、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投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对存在消防隐患的运营单位一律即查即改。
与此同时,由鄂尔多斯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事业单位代表组成的9个代表团分别对全市各旗区石油(煤)化工重点单位进行巡查,归纳梳理问题清单,并分类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方案和推进表,扎实做好问题清单的整改落实,真正实现了在“专家查隐患、消防列清单、合力抓督改”机制下,倒逼责任落实,打通落实单位主体责任的“最后一环”。
严管严训
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煤制油作为国家的能源战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安排。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把煤炭产业做大、做强、做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神华鄂尔多斯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成的,该队伍主要负责世界首个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战略项目和鄂尔多斯地区危险化学品消防应急救援任务。
“为了确保这一国家能源战略项目的安全,我们一直注重技战术训练,不断锤炼提升应急救援技术,提高精益管理水平,使队伍逐步成长为鄂尔多斯乃至内蒙古地区的高水平消防队伍。”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神华鄂尔多斯队负责人介绍,队伍自成立以来,累计成功处置煤化工火灾、民用建筑火灾、厂矿火灾、交通肇事火灾300余起,保护财产价值数十亿元,救助涉险群众50余人。
该队伍取得的成功,是鄂尔多斯市推进企业应急处置梯队建设、构建化工应急救援体系的一个缩影。鄂尔多斯市全力推动辖区石油(煤)化工企业全部建立工艺应急处置队、专职消防队“两支队伍”,积极与消防部门联动联训,构筑岗位应急处置人员、班组应急处置小组、专业应急处置分队“三层防护网”,在险情发生后的1分钟内,企业当班班组负责第一时间完成现场核实、报告情况、前期处置,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负责完成实时监控、远程操作、调派指挥、报警求助;3分钟内,专职消防队、工艺应急处置队、关阀断料小组、专家技术人员等应急力量同步响应、快速到场、协同处置,将事故险情消灭在初起阶段,实现“救早灭小”。
2020年12月,《鄂尔多斯市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管理办法》正式出台,从队站管用、人员招收、经费保障、制度职称4个方面明确了“谁来建、怎么招、谁保障、如何管”等诸多难点问题,为建强、用好政府专职消防队伍,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鄂尔多斯市将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列入维护公共安全的重点工作,由市委组织部从消防部门选派51名防火骨干下沉到基层,切实实现消防力量全覆盖,服务群众到“最后一公里”。
2021年6月15日,鄂尔多斯市危险化学品企业检查工作组到某化工企业检查,当检查两个2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贮存罐体时,工作组专家要求启动固定消防冷却水系统进行测试演练,但系统启动后并未出水。“系统前几天还好用呢。”企业消防人员有些纳闷。“要看现在好不好用。”专家严厉地指出。
3名企业消防人员分别快速跑向泵房、控制中心等检查,半个小时过去了,冷却水系统还是不出水。专家严肃指出:“问题太严重了,设备不是摆设,要定期检查保养,才能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
随后,检查工作组转向下一个检查点。当天17时30分,在检查完控制中心后,检查工作组终于等来企业消防人员的结论:消防冷却水系统可以启动了,不出水的原因是消防水管折叠堵住空气,水流无法通过。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回避、不姑息。我们在对辖区内重大危险源企业进行两级两轮专项检查中发现,企业已从过去的不理解、埋怨转变为如今的积极配合,我想这就是我们工作逐渐取得群众认可的一个体现。”鄂尔多斯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张利民介绍,“我们派出的防火骨干到各个镇区挂职担任分管消防工作的副镇长,并承担起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这股有生力量的加入,不仅增强了基础防火工作的内驱力,也使常态化服务得到了企业的支持与认可,给消防安全托了底。”
“要想做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首先要优化企业内部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建强消防安全‘明白人’队伍。我来到镇上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督促蒙西工业园区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必须进行24小时值守巡查,每月自行组织一次演练、每半年和咱们辖区的消防部门进行1次联合演练,未雨绸缪才能遇险不慌。”鄂托克旗蒙西镇主管消防工作的副镇长刘刚说。
科技赋能
打造开放型智慧消防生态
在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鄂尔多斯市依托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组建了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的社会应急联动综合指挥体系,将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联动单位全部纳入指挥平台,确保一个通道发布命令,第一时间应对处置。
鄂尔多斯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田军介绍:“目前,全市形成了遇到警情 ‘企业当班班组1分钟内响应、企业应急力量3分钟内到位、旗区救援力量3分钟内联动、地市增援力量5分钟内集结’的快速联动响应、专业协同处置的立体化应急响应机制,即‘三级四动·1335’联动措施。”
2021年7月21日,全国煤化工灭火救援跨区域实战演练在鄂尔多斯市举行。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4地消防救援队伍快速响应,跨区域联合作战,开展全流程处置。随着一声“巨响”,演练场地一内浮顶甲醇储罐发生“爆燃”,现场情况十分危急,“灾情”层层升级扩大。鄂尔多斯工艺应急处置队、企业专职消防队迅速到场进行初期处置,紧接着属地辖区消防力量、跨省增援力量相继赶到,现场共调集69辆消防车、8架无人侦察机、1辆消防坦克、7支企业专职消防队共计40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参与处置。
在这次演练中,鄂尔多斯消防救援支队作为煤化工处置的“尖兵队伍”,积极投入使用具有侦察和灭火功能的消防机器人、遥控水炮、移动泡沫炮、中倍数泡沫产生器等一大批先进的移动远距离操控器材。为减少前方核心区域作战人员,处置过程中,支队使用消防坦克开展攻坚作战,同时使用无人机开展高空侦察、航摄、绘图和辅助决策任务,支队还利用通信指挥车负责现场通信、图像传输和指挥调度等工作,充分展现了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消防装备建设的科技水平和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成果。借助科技力量,鄂尔多斯市应急救援体系规模初现,协同作战处置能力、作战技能、跨区域协同配合能力也在演练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2021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消防部门共组织开展灭火演练262次,深入辖区石油(煤)化工企业实地开展“六熟悉”540多次,队伍灭火救援实战能力明显提升。由于防控得当,鄂尔多斯市已连续7年未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形势持续向好。
今后,鄂尔多斯市将按照在安全生产各领域打造“精品工程”的要求,科学规划全市各级各部门产业布局,找准各企业单位生产经营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石油(煤)化工应急救援体系作用,鼓励支持化工园区开展应急救援队伍一体化建设,积极打造“应急救援精品工程”,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推动企业与企业间、政府与企业间的应急预案演练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迎着经济腾飞的春风,鄂尔多斯市将加大力气打牢火灾防控基础,在这座西北边陲的新兴工业城市里,构筑起 “党政主导、企消联动、齐抓共管”的石油(煤)化工消防安全“防火墙”。